引导骨再生术(GBR)的适应症和手术方法

来源:网络 时间:2023/10/31

引导骨再生术(GBR)的适应症和手术方法

1
引导骨再生术的适应症有哪些?
2
引导骨再生术如何操作
3
引导骨再生术操作时应注意什么问题?

在常规口腔种植中,骨量不足是常出现的一个特殊情况,那么常用的骨增量技术又有引导骨再生术、牙槽骨劈开术、上颌窦底提升术、外置法植骨术、牵张成骨术五种。

那么今天我们就来梳理一下引导骨再生术的相关理论!

引导骨再生术的定义

引导骨再生(GBR)术基于引导组织再生(GTR)技术发展而来。

其原理是根据各类组织细胞迁移速度不同的特点,将屏障膜置于软组织和骨缺损之间建立生物屏障,创造一个相对封闭的组织环境,阻止结缔组织细胞和上皮细胞进入骨缺损区。允许有潜在生长能力、迁移速度较慢的前体成骨细胞优先进入骨缺损区,优势生长,同时保护血凝块,减缓压力,实现缺损区的骨修复性再生。

引导骨再生术的适应症

目前引导骨再生术主要应用于以下几个方面:

1.牙槽峭水平向、垂直向骨量不足
缺牙区严重的骨缺损无法保证种植体具有良好的初期稳定性和理想的三维位置。使用GBR技术可使患者在种植区获得一定的骨增量。有骨缺损的位点使用GBR技术增骨后,可以得到与非骨缺损位点相同的种植效果。

2.即刻种植及早期种植
即刻种植及早期种植中,由于拔牙窝与种植体外形不完全吻合,或因美学修复而需要改变植入的方向,患牙的炎症及拔牙后牙槽骨吸收,都会造成骨量的不足。即刻种植中应用GBR技术可以保存骨量。一般认为,当拔牙窝边缘与种植体之间存在2mm以上的空隙、种植体表面有冠向的暴露、颊侧骨面厚度<1mm时就需要同期进行GBR技术。

3.种植失败后的治疗
种植体植入位置不当或种植体周炎可能使颁舌侧骨壁开裂,最终导致种植失败。在种植区炎症控制后,采用GBR技术可以部分恢复吸收的骨组织。

4.牙槽嵴保存
牙齿缺失后牙槽骨会发生吸收,为后期种植手术和美学修复带来困难。通过GBR技术保存拔牙位点的骨量,可以减缓牙槽骨吸收。

手术原则及方法

引导骨再生术成功的关键因素是屏障膜的稳定支持、植骨材料的骨再生作用和受植区的健康及创口的无张力缝合。

01
手术基本原则

屏障膜的放置必须稳定可靠,能够完全隔离软组织,保证骨缺损区内骨细胞的优先生长。

创造并维持骨组织得以生长和沉积的空间。

保护好血凝块,稳定伤口。

创口应无张力,避免屏障膜暴露于口腔内。

02
手术方法

GBR技术常用的切口类型有:角形切口、H形切口及梯形切口(图8-1-1)。切口类型的选择取决于骨缺损的范围和手术部位。在前牙区,考虑到软组织的美学形态,多采用角形切口和膜龈松弛切口。骨缺损范围较大时,由于骨增量较多,所需软组织量也相应较大,采用梯形切口可以充分松弛软组织,获得无张力缝合。

03
骨组织去皮质化

用球钻在骨皮质内打孔或去除少量骨皮质,使骨增量区域骨松质内血液渗出,以促进血管原和骨原细胞及细胞因于进入骨替代材料。

04
植骨材料的放置

将人工骨移植材料或人工骨移植材料与自体骨屑的混合物,与自体血液混合后,置入骨缺损区。当种植体的植入与GBR技术同期完成时,应保证覆盖于种植体暴露表面的骨移植材料厚度不小于2mm。

05
屏障膜的覆盖与固定

应根据缺损范围的大小和形态,选择合适类型与尺寸的屏障膜。膜覆盖的范围要越过缺损边缘至少2~3mm。放置时应保证屏障膜平整无皱褶,在缝合软组织瓣时要避免屏障膜发生任何微小的移动。

通常,屏障膜的固定方法有三种:

01
将膜边缘嵌入黏骨膜下方,直抵骨壁,靠黏骨膜瓣的挤玉固位;
02
在膜的中央穿一小孔,用种植体覆盖螺丝固定;
03
用钛钉固定于邻近骨壁上。

在连续骨缺损范围较大时,需要特别注意防止因屏障膜的塌陷而丧失骨生长与骨沉积的空间。

网站地图 手机版 电脑版 广告联系QQ:498810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