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牙列期各类矫治要点总结 | “循时顺势,适时而治——生长发育期错𬌗畸形矫治研讨会”回顾报道

来源:网络 时间:2024/12/20

替牙列期各类矫治要点总结 | “循时顺势,适时而治——生长发育期错𬌗畸形矫治研讨会”回顾报道

2024年12月1日,“循时顺势,适时而治——生长发育期错𬌗畸形矫治研讨会”在北京举办。本次会议邀请了国内多家院校的知名正畸专家对相关临床热点进行探讨和交流,涵盖四维颅面生长发育调控、隐形矫治器在替牙列期的应用、口呼吸的正确认识、前牙反𬌗的矫治策略等,从治疗理念到病例实操,为听众全方位呈现了生长发育期错𬌗畸形的矫治思路,线上及线上多渠道参会累计8.6w人次,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评。本期报道对其中的要点内容进行回顾整理,以供广大口腔医师学习参考。

推动临床规范,共促行业发展

北京大学口腔医院门诊部主任
刘峰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口腔医院门诊部主任刘峰主任医师在会议开幕致辞中表示:北京大学口腔医院门诊部不仅始终致力于医疗工作,也将教学和科研作为工作重点,希望在各类临床规范的推广方面努力做出自己的贡献。今年,门诊部已经举办了8期公益性学术活动,在每期活动中都邀请了多位国内权威专家,将规范化的临床标准和技术推广给更多一线口腔医师,让更广大的患者获益。本次活动聚焦于口腔正畸早期矫治的临床热点话题,希望通过各位专家治疗理念和病例实操经验的交流研讨,实现有效的知识融合,促进学术共享与合作,推动口腔正畸领域的健康发展。

前牙反𬌗的早期矫治策略

北京大学口腔医院

孙燕楠主任医师

儿童和青少年早期错𬌗畸形诊治的基本原则是:安全有效地预防和阻断错𬌗畸形,分析遗传生长轨迹,及时发现造成错𬌗畸形的环境因素;同时,应用正确的生长发育理论知识,因势利导,阻断异常生长发育,促进牙颌面骨骼和软组织的正常生长发育,而并非盲目地对正在发育中的牙槽骨、颌骨和肌肉进行干预。

前牙反𬌗不同年龄阶段的治疗策略有:①前牙反𬌗在乳牙列期以牙性反𬌗为主,主要表现为上前牙直立、下颌功能性前突、下颌乳尖牙磨损不足以及尖牙咬合干扰,可通过调磨干扰的乳牙、使用𬌗垫舌簧和联冠斜导进行改善。②替牙列期前牙反𬌗的矫治目标为,阻断功能性下颌前伸,防止由牙性问题发展为骨性问题;此时的牙性反𬌗可使用𬌗垫舌簧、2x4矫治器;对于骨性反𬌗,可使用颏兜和法兰克Frankel 3型矫治器,在8~10岁时,针对上颌后缩可使用括弓和前方牵引。③恒牙初期的前牙反𬌗患者,牙性反𬌗需要进行正畸治疗;骨性反𬌗除了使用前方牵引联合扩弓进行矫治,也可进行掩饰性正畸治疗。④恒牙期的前牙反𬌗患者,牙性反𬌗可进行单纯正畸矫治,骨性反𬌗可进行掩饰性正畸治疗或正畸正颌联合治疗。

替牙列期隐形矫治策略

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

赖文莉教授

早期矫治的主要目的是:①阻断错𬌗畸形发展的病因;②引导颌骨在正常方向生长发育;③为后继恒牙萌出创造足够间隙;④有利于Ⅱ期矫治的顺利实现,提高矫治效率。

由于传统早期矫治无法在纠正颌骨畸形的同时排齐牙列、改善拥挤,因此隐形矫治器用于早期矫治应运而生,相较于传统矫治器具有患者感受舒适、矫治器损坏风险低、易于清洁和取戴等诸多优势。

使用隐形矫治器进行早期矫治的优点体现在:①适应证范围广,各种错𬌗畸形均可应用;②可设计优化扩弓的支撑附件,扩弓效果好;③对于短小牙冠可设计优化固位附件,固位效果好;④还可设计恒牙萌出补偿,不影响替牙阶段。对于替牙列期拥挤严重且注重美观的患者,矢状向不调、覆盖大、下颌后缩的患者,恒牙萌出空间明显不足的患者,前牙反𬌗或后牙反𬌗的患者,均可使用隐形矫治器进行早期矫治。

使用隐形矫治器进行早期矫治的设计要点有:①扩大牙弓,拓展间隙,以利于后继恒牙萌出;②推上颌磨牙向后是获得间隙的首选方式,并可配合Ⅱ类牵引进行矫治;③对骨性Ⅱ类错𬌗、下颌发育不足的患者,在排齐牙列的同时可进行导下颌向前,以促进下颌生长。

正确认识复杂的口呼吸

北京大学口腔医院

高雪梅教授

许多大众对于口呼吸的认知存在误区,唇闭合不全并不代表口呼吸,在半张口状态的儿童中有一半是通过鼻呼吸,仅不到1/3的唇闭合不全者为口呼吸。口呼吸的病因复杂,主要体现在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多而杂,包括腺样体的影响、扁桃腺的影响、头姿势位、舌位、鼻炎阻塞、肥胖、家族遗传、先天疾病和后天创伤等。

在治疗方面,对于确诊为OSA且临床检查符合扁桃体/腺样体肥大的患儿,无手术禁忌时,推荐扁桃体/腺样体切除术为首选治疗。进行腺样体/扁桃体切除术的最小年龄考虑为6个月,3岁以下患儿术后建议住院严密监测。如果OSA儿童无扁桃体/腺样体肥大表现,则应考虑其他治疗方法。

总结下来,我们需要重点关注这些问题:①口呼吸是儿童OSA的体征之一,但需要对这类儿童的张口习惯进行鉴别,确认是否为口呼吸;②腺样体和扁桃体肿大是儿童OSA主要病因,但腺样体和扁桃体肿大与OSA的病情不平行;③腺样体面型可以是儿童OSA的颅面表现,但OSA不对全部面部畸形负责,要注意辨别其他疾病;④儿童OSA需要科学治疗,同时警惕不良商业行为。

PASS四维正畸:从机械力学到生长调控

北京大学口腔医院

许天民教授

正畸矫治器的发展历史提示我们,最应关注的是其力学性能能否满足各类牙齿移动的需要。目前固定矫治器的力学性能已经能够满足这一点,因而正畸学研究的重点应该转向于不同牙列特征对力的反应,以及如何确立正确的牙列目标位。

三维直丝弓矫治器基于成人最佳自然合的牙齿角度设计托槽,对于临床上占比最大的青少年患者,以及成人患者中的II类、高角病例都会加速支抗磨牙的前移量;而四维PASS矫治器是基于磨牙萌长规律设计后牙托槽角度,通过调控磨牙萌长轨道达到简化正畸技术,以及增强支抗强度的效果。

三维直丝弓与四维PASS矫正器在目标牙位的区别在于,三维直丝弓矫治器的目标位最佳自然合六标准,要求将牙齿排在理想的平直弓丝上;而四维PASS矫治器则是将牙列排齐在生理性或代偿性的Spee曲线上,更加符合牙列对异常颌骨关系代偿的生理特征。

替牙列期隐形矫治如何审时度势

北京大学口腔医院门诊部

刘思琦副主任医师

“龅牙”是正畸临床中替牙列期患儿求治的常见错𬌗畸形之一,这类患儿通常会伴有前牙深覆盖、深覆𬌗以及磨牙远中关系。对于这类患儿的治疗策略为,进行上颌扩弓并纠正第一磨牙扭转,改善横向宽度异常;注意切牙和磨牙垂直向控制,改善前牙深覆𬌗;选择合适的治疗时机,利用生长发育潜力,调整矢状向异常。由于上颌宽度的改善不仅为下颌的生长发育提供了空间,还能为舌体运动提供空间,改善呼吸功能,因此在替牙列期进行正畸治疗时应首先考虑横向问题。

当通过替牙列期间隙分析得出患儿存在牙量与骨量不调的情况时,需要考虑骨性扩弓治疗。对于骨性扩弓的时机考虑,研究显示,在腭中缝分期(MPS)A期和B期进行传统上颌快速扩弓可以获得较好的疗效,而C期时的骨性效应减小;因此上颌快速扩弓的时机应多选在MPS A期和B期进行。此外,研究显示MPS与颈椎骨龄分期(CVS)高度相关,CVS 1~2期可作为MPS A和B期的可靠指标。然而,下颌骨矢状向发育的高峰一般发生于CVS 3期,由此可见,上颌宽度调整和下颌矢状向调整因时而异。

替牙列期反𬌗的矫治策略

北京大学口腔医院门诊部

王秀婧主任医师

替牙列期的反𬌗通常为功能性与骨骼性反𬌗的混合,该阶段的患儿正经历青春发育期,治疗手段复杂多变,这一时期也是纠正反𬌗的关键时期。

对于替牙列期各种类型的反𬌗来说,无论采用哪种方法治疗,首先都应通过牙齿移动解除前牙反𬌗关系,使颌骨生长趋向正常,防止骨性错𬌗的发生或发展。尽管前牙反𬌗有家族倾向,但临床上不能简单通过遗传史来判断反𬌗类型及预后情况,家族史阳性患者的预后不一定比阴性者更严重。在选择治疗手段时,应优先选择副作用小、容易实现治疗效果的方法,并考虑患者耐受程度、佩戴是否方便、是否有不适感等。由于大部分替牙列期矫治患者此后还会经历二期治疗,因此要尽量避免在替牙列期使用固定矫治器;如果要用,也应尽可能缩短使用时间;在治疗结束后还要注重长期观察追踪。对于年龄较小的反𬌗患儿,正畸医师的经验在预测其牙颌面畸形的发展、最终的严重程度以及选择采取的治疗对策方面至关重要。

骨性Ⅱ类下颌后缩的早期矫治策略

北京大学口腔医院门诊部

冯光耀副主任医师

骨性Ⅱ类下颌后缩是临床上常见的发育畸形,对患者的颜面美观、口腔功能、呼吸功能都存在影响,前移下颌是其矫治的关键。

传统功能矫治器是早期矫治骨性Ⅱ类下颌后缩的经典装置,通过下颌前伸以及垂直向打开,能够刺激口颌系统改建。先行功能矫治器矫治再行二期固定矫治,可简化二期治疗,在一定程度上或可避免正畸拔牙和正颌手术。但传统功能矫治器成功率与患者的配合程度密切相关。

除了传统功能矫治器以外,还可使用无托槽隐形矫治器前移下颌。无托槽隐形矫治器在前移下颌的同时,能够同时矫治其他错𬌗畸形问题,实现三维方向移动牙齿,提高治疗效率,缩短治疗周期。但要注意精密翼托容易折断,替牙期患者治疗过程中可能需要多次重启。

另外冯光耀老师也提到他们科室几位大夫利用改良压膜保持器辅助Ⅱ类颌间牵引早期矫治骨性Ⅱ下颌后缩的患者,获得良好矫治效果,该改良装置申请获批实用新型专利,并申请了医院的新技术新疗法。

骨性II类下颌后缩

替牙列晚期病例

在病例汇报环节,北京大学口腔医院门诊部周洋主治医师分享了一例骨性Ⅱ类下颌后缩的替牙列晚期病例。由于该患者在进行正畸治疗的同时在外院进行了生长激素的干预治疗,因此需要慎重选择下颌前导的时机。生长激素对患者身高的影响在第一年最为明显,但会对颅面发育会产生更长期的作用,尤其是对下颌的矢状向和垂直向发育产生显著的促进作用,甚至在注射结束后1~2年仍然存在,影响患者面型。因此对于生长激素治疗患者,在正畸治疗时颈椎骨龄的参考意义下降。对于该例下颌后缩导致骨性Ⅱ类错𬌗的患者配合生长激素治疗时,可以借势而为,延长导下颌向前骨性效应的窗口期,借助生长激素的效果进行下颌前导,在治疗结束后患者的面型及下颌发育都得到了很好的效果。

本病例还存在恒牙先天缺失,经沟通后患者选择了保留乳牙的方案,对此需要密切观察乳牙粘连的可能。对于青春期后期考虑种植修复的患者,正畸治疗后可配合暂时树脂修复治疗,稳定咬合,建立咀嚼循环。

专家点评

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赖文莉教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口腔医院谢贤聚主任医师、天津市口腔医院张锡忠教授和北京大学口腔医院门诊部王秀婧主任医师对本病例进行了点评。

赖文莉教授表示,利用生长激素对颌面部发育的促进作用、选择恰当的下颌前导时机是本病例的治疗亮点,同时她指出在使用树脂进行临时修复时要注意对邻牙粘接面的选择进行考量,判断是否需要因备牙而破坏邻牙原有的牙体形态。谢贤聚主任医师认为,对于一些处于生长发育末期或者已经超出导下颌向前窗口期的骨性下颌后缩患者,也可以尝试下颌前导,即使未能成功将下颌导出,这一过程也有助于将咬合打开,对于后续的正畸治疗和患者侧貌的改善都是有利的。王秀婧主任医师表示,由于生长激素干预治疗会对下颌的发育会产生促进作用,在对此类患者进行下颌前导时,对于是否需要减小下颌前导的目标位要特别注意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和考量。张锡忠教授提醒大家,恒牙先天缺失的患者在进行是否拔除乳牙的方案选择时,需要预测乳牙拔除后会带怎样的结果,考虑到是否会因牙齿缺失而对下颌前导的骨性效果产生影响。

随后,北京大学口腔医院门诊部的张怡美主治医师、吴佳琪主治医师、辛天艺主治医师分别进行了《替牙期单侧后牙反𬌗伴前牙开𬌗患者的早期矫治》、《早期矫治策略在替牙晚期腭向阻生尖牙及面型前突病例中的应用与成效》和《恒牙早期安氏Ⅱ类1分类上颌扩弓引导下颌前移》的病例汇报,都通过细致入微的讲解给现场的医师听众带来了诸多启发。

在会议的最后,北京大学口腔医院门诊部副主任乔静副教授在总结致辞中向所有参与研讨会的专家和医师表示了特别感谢,也对继续开展这类公益性的学术活动表示了更多期待,希望与大家并肩前行,在未来的成长道路上共同进步。相信通过与业界同仁的紧密合作与交流,能够共同推动规范化知识和技术的普及,长远地促进口腔医学领域的创新发展。

网站地图 手机版 电脑版 广告联系QQ:498810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