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围剿的口腔医疗 仿佛正参加一场变形记
被围剿的口腔医疗 仿佛正参加一场变形记
还未等推行口腔预付款监管的热度在长三角的市场平息,区域市场不遑多让的珠三角就迅速跟上了脚步。3月10日前后,深圳市政府发布工作函,明确将施行医疗门诊预付款纳入监管,并同时发放了预付款调研问卷。
不同于苏州市预付款监管消息刚放出时的不清不楚,深圳市的公开可谓相当利落明确,加上广东省的其他城市(据说是佛山)也有政策推进的消息在业内陆续传出,口腔预付金监管在全国范围落地已经是肉眼可见的明牌,且铺开速度可能会大大快于当初的种植牙集采。
01
#“矫情耀祖”卷成“当家大哥”#
之前就说过,耗费两年时间将种植牙当做集采第一枪打出是很值当的,只要嚼碎了这支最难啃的骨头,后边的措施推行就会像砍瓜切菜一般轻松高效。
况且,种植牙自己的“修行”也还远没完成。
3月21号,国家卫健委印发《2025年国家医疗质量安全改进目标的通知》,在其规定的2025年各专业质控工作改进目标中,就出现了“降低种植体修复前脱落率”这一内容。
《通知》不仅强调了种植体修复前脱落率是反映口腔种植技术成败的重要指标,还对此提出了改进的核心策略:
医疗机构成立专项工作小组,由医务、口腔科(或种植相关科室)、设备科、口腔护理等部门组成,并指定牵头部门。
医疗机构建立并落实降低种植体修复前脱落率的相关管理制度。
医疗机构根据实际情况制订降低种植体修复前脱落率的应用方案及标准化操作流程,并开展院内规范化培训。
医疗机构建立监测及评价机制,明确质控指标数据采集方法与内部验证程序,按季度进行数据分析和反馈,将目标改进情况纳入绩效管理,建立激励约束机制。
医疗机构运用质量管理工具,分析影响目标实现的因素,明确关键原因,制定并实施改进措施。
不仅种得便宜,还要种得好。把条件苛刻的种植牙从口腔的“矫情耀祖”卷成“当家大哥”,似乎在短短几年之内就要被实现了。
02
#极端的责任也会扭曲医术#
首先可以肯定的是,以上内容对于规避临床上一些本不该发生的早期失败,肯定是有积极作用的,督促医生保持对治疗工作的精益求精没毛病。
其次是有些担心,会不会发展到最后又变成矫枉过正,导致一些与初衷背道而驰的状况出现。
口腔种植本就不是白菜医疗,在治疗全部完成前任何100%的成功都是不存在的。影响早期失败率的不是有且只有外科操作这一个风险指标(虽然大部分是技术不过关),不能对植体选择和患者依从性这些潜在因素视而不见。
充分保障每一个治疗环节的质量以得到最佳治疗结果,这是每一个成熟的医生都会遵守的原则,但这种严谨需要处在一个很微妙的平衡区间内,才能实现患者的利益最大化。
有句话说得好,能够扭曲医生真实医术的不是只有极端的利益,还有极端的责任。没有医生会不想自己的治疗成功,可一旦医生的眼里只剩下“不顾一切为成功率”,就很难说会产生什么样的连锁反应。
在医疗这个多方参与、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活动里,治疗结果的保障并不是绝对无界限的,如果在改进工作中不能正确认识到这一点,就会打破治疗工作的平衡感。看似是在鞭策负责治疗服务的医院和医生,实则被拧紧发条的可能是整个关系链。
现在的趋势,似乎是想把口腔市场调整成某一个目标明确的样子。能够适应这种调整的从业者,才是未来市场所接受的主体。
只不过在这个调整的过程中,总会有一些脱离掌控的状态出现。
就好像在种植牙集采之初,大家是想给国产种植体一个起飞的机会,结果两年过去了,国内市场机会受益最大的却是韩国种植体。
枪哥有话说
对于这两年口腔行业的管理风向,枪嫂有此调侃:“有一种指名道姓让口腔去参加变形记的感觉。”
一声叹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