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畸三步“自我测评”法则,让医生和患者都更顺心 | 2025世界正畸健康日

来源:网络 时间:2025/5/15

正畸三步“自我测评”法则,让医生和患者都更顺心 | 2025世界正畸健康日

如今有太多人对自己的牙齿不满意了,“我的牙齿好看吗,给我的颜值是加分还是减分?” “开怀大笑时能毫无顾忌吗,享受美食时能轻松自在吗,会不会经常不安地抿嘴或捂嘴?”……

据统计,国内约有70%的人都存在牙齿不齐的问题,正畸话题总能引发许多患者的担忧和疑问。从用什么方法、拔不拔牙,到治疗过程顺不顺利、效果满不满意,这些问题常在患者心中打转,像一颗颗小石头挡在做出决定的路上。

今天是第九个“世界正畸健康日”,小编特别整理归纳了以下患者常见问题:

正畸是否拔牙?五项“自测标准”了解一下

∙ 正畸期间如何有效配合医生?六种“自觉行为”做到了没

∙ 正畸效果怎么样?七个“自评要素”帮你看看

赶快收藏起来转发给有需要的人~

世界正畸联盟(WFO)于2017年确立每年的5月15日为世界正畸健康日(WOHD),希望将正畸专业人员、患者和公众联合起来,强调牙齿整齐和口腔健康的重要性。今年是第九个世界正畸健康日,活动主题是“A World of Smiles”。

# 正畸拔牙的五项“自测标准”
1. 牙齿拥挤程度

2. 嘴突情况

3. 咬合问题

4. 异常的牙齿

5. 患者年龄

正畸拔牙的五项“自测标准”

1. 牙齿拥挤程度:轻度拥挤(2~4 mm)一般不需要拔牙,可以通过片切、扩弓或磨牙后移的方法来解除拥挤;中度拥挤(4~8 mm)拔牙的可能性较大;重度拥挤(超过8 mm)通常都要拔牙,才能保证正畸效果。

2. 嘴突情况:如果嘴突比较明显,也就是常说的“龅牙”,通常都要拔牙,才能有足够间隙来帮助前牙内收、后牙前移,取得理想的正畸效果。

3. 咬合问题:如果有较为严重的咬合关系紊乱,如反𬌗(地包天)、深覆𬌗、开𬌗、偏颌,不仅影响外观,也会导致咀嚼能力下降,通常需要通过拔牙来纠正上下颌骨的相对位置以及磨牙的咬合关系。

4. 异常的牙齿:比如多生牙或阻生牙、异常牙(过大牙/过小牙、畸形牙)、龋坏牙、严重松动牙等,没有保留价值就可以拔除。

5. 患者年龄:年龄较小的儿童患者,生长潜力还很大,不能轻易拔牙,可以通过功能性矫治器等非拔牙方法来引导颌骨发育;青少年是最适宜的正畸年龄,是否拔牙要听专业医生的评估判断;而成年患者由于生长潜力有限,如果存在前述的拔牙指征,就需要拔牙。

※以上可供患者初步参考,实际病情复杂多变,具体情况还需听从专业医生

# 正畸期间的六种“自觉行为”
1. 做好辅助治疗

2. 保持口腔清洁

3. 注意日常饮食

4. 维护矫治器

5. 听医生的话

6. 按时复诊

正畸期间的六种“自觉行为”

1. 做好辅助治疗:正畸前应进行洗牙补牙、拔牙等必要的辅助工作,创造良好的口腔环境,这些需要患者自觉前往不同科室(牙周科、牙体牙髓科、牙槽外科)完成。

2. 保持口腔清洁:正畸期间保持口腔清洁尤为重要,需要患者自觉刷牙、勤漱口,使用牙线、牙间隙刷、冲牙器等辅助工具。

3. 注意日常饮食:避免食用过硬、过粘的食物,如坚果、硬糖、软糖、口香糖等,以防导致矫治器损坏或脱落。

4. 维护矫治器:避免用力咬合,防止矫治器损坏或变形;如果是可摘带的矫治器,注意正确摘带、清洗和存放,防止矫治器损坏或丢失。如果发现矫治器有松动、脱落或损坏,及时联系医生修复或更换,不要自行处理。

5. 听医生的话:治疗过程中积极配合医生的要求(比如挂皮筋);如果是隐形矫治器,确保每天佩戴时间不少于20~22小时,并按时更换矫治器。向医生如实反馈牙齿的感受和变化,以便适时调整治疗方案。

6. 按时复诊:严格遵循医生预约的复诊时间,不要自行延长复诊间隔,以免耽误矫治进度,影响最终效果。

※以上可供患者初步参考,实际病情复杂多变,具体情况还需听从专业医生

# 正畸效果的七个“自评要素”
1. 牙齿是否排齐

2. 中线是否对齐

3. 后牙咬合是否正常

4. 前牙咬合是否正常

5. 笑线是否协调

6. 牙龈露出量是否适当

7. 牙根是否在牙槽骨中央

网站地图 手机版 电脑版 广告联系QQ:498810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