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正畸集采控费强度不弱于种植 正畸项目是否还有未来?
口腔正畸集采控费强度不弱于种植 正畸项目是否还有未来?
作者:朱可希
伴随2024年医保新规的陆续出台,以公立医疗系统为首的整个口腔医疗服务市场处于风口浪尖,暗流涌动的状态。笔者在题为:“2024口腔医保新规全面解读(深度分析)”的文章中全面说明和分析了本次医保新规的内涵和指向。国家医保局公开发布的本次政策新规将在未来2年内全面落地执行,今天我们就该政策可能对正畸项目所带来的改变做一次全面分析。
01
政策解读
2022年1月国务院确定将种植牙项目纳入高植耗材带量集中采购的范围,次年2023年1月在国家医保局的主导下,种植集采政策在全国全面落地执行。
而正畸项目早在2022年10月19日就由陕西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药械集中采购平台所发布《省际联盟(区、兵团)口腔正畸托槽集中带量采购公告》中就已经实现首次集采。公告显示本次带量采购工作将由陕西、山西、内蒙古、辽宁、黑龙江、安徽、河南、广西、海南、贵州、西藏、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15省(自治区、生产建设兵团)联合开展。采购周期为2年。本次集中带量采购具体分组为普通金属托槽(A、B两组)、普通陶瓷托槽(A、B两组)、自锁金属托槽(A、B两组)、自锁陶瓷托槽(A、B两组)、无托槽矫治器(A、B两组)、颊面管(议价),不含隐形正畸产品。最终32家企业的572个产品中选,平均降幅43.23%,最高降幅88%。
随即在次年2023年,西安市尝试将正畸项目按照和种植项目一样“技耗分离”原则进行支付结构改革,并确定了37个按病种分类的正畸医疗服务价格项目全流程DIP收费包。
*以上为西安市所发布的“正畸服务流程收费指导价”,总计37个收费项目。
从项目设计上看,含有简单和复杂病例区分收费的原则,整体金额并不低。相比上百项的传统正畸收费目录,的确以技耗分离为原则实现了精准,简单,合理的收费结构,既确保正畸的收费标准,也符合政策改革要求。
在此基础上,2024年西安市医保局将正畸纳入医保支付丙类项目,允许患者使用医保账户中的历年余额支付正畸治疗费用。
以上就是到目前为止关于正畸集采和医疗服务价格项目改革的部分进展说明。
02
新规下的巨变
而根据本次政策新规,正畸医疗服务价格项目,定价和耗材集采都有着质变的改革。
改革结果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层面:
1,进一步缩减了正畸全医疗服务流程DIP收费包的数量,从西安所公布的37个项目缩减至惊人的9个项目。
包括:1)唇腭裂序列正畸治疗;2)乳牙列错颌矫治;3)替牙期I类错颌矫治;4)替牙期Ⅱ类错颌矫治;5)替牙期Ⅲ类错颌矫治;6)成人恒牙期I类错颌矫治;7)成人恒牙期Ⅱ类错颌矫治;8)成人恒牙期Ⅲ类错颌矫治;9)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正畸辅助治疗。所有项目的具体内涵和服务内容请大家参考以下表格:
其中成人正畸项目只有 1)成人恒牙期I类错颌矫治;2)成人恒牙期Ⅱ类错颌矫治;3)成人恒牙期Ⅲ类错颌矫治3个项目。并且都以疗程作为单位(正畸开始到结束)。
而最近比较“火”的早期正畸项目则被缩减至4项目,包括 1)乳牙期错颌矫治;2)替牙期I类错颌矫治;3)替牙期Ⅱ类错颌矫治;4)替牙期Ⅲ类错颌矫治。也以疗程作为单位。正畸全服务流程收费结构改革的强度在笔者看来远远超出种植项目 。按照本次公布的正畸收费结构来看,未来公立医院想在正畸收费上实现多收费的空间基本消失。由此公立医院正畸项目收费水平将会有大幅度的下降。
虽然最终定价还未出台,笔者预计应该和种植集采政策的控费力度持平。也就是整体正畸项目收费平均下降50%~60%。预计三级甲等医院隐形正畸的收费标准从5万~7万每疗程,降至3万~4万每疗程(含耗材费用)。而金属托槽固定正畸的收费标准则从2万~4万每疗程降至1万~2万每疗程(含耗材费用)。当然如果是二级以及以下单位则收费水平会更低。
2,正畸耗材全面集采。如果说2023年陕西省的正畸集采是一次尝试性集采的话,本次由国家医保局牵头的正畸集采则是如同2023年1月种植集采一样是一次全国性集采。也就意味着正畸正式进入国家控费项目。因此本次正畸集采将涵盖所有正畸类耗材,包括隐形正畸耗材。目前各大厂家都已进入到申报阶段,具体正畸集采目录落地时间还难定论,但是应该不会拖得太久。
03
对行业的深远影响
最后我们探讨一下本次正畸集采和医疗服务价格项目改革对行业的影响。
笔者认为主要影响将会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公立医院正畸收费整体下降明显。如上文所述,参照种植集采政策落地情况正畸整体收费将会下降50%~60%左右。另外基于技耗分离原则,在医疗服务收费一致的前提下隐形正畸和托槽固定正畸之间的价差将会大幅度缩小。因此医生从控制治疗风险的角度出发也将更加倾向于选择托槽固定正畸。反过来从患者角度出发也将更加倾向于选择隐形正畸。由于本次改革将数百个正畸收费项目缩减至9项DIP收费包(正畸收费项目数量还未最终确定,按照最新送审资料来看增加至25项),无疑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医生的技术发挥空间,并且每一个项目收费金额都是以“疗程”作为单位,也就是从开启治疗到结束治疗的2~4年时间里,医疗机构都无法再从其他正畸相关项目上收取费用,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压制医生的积极性。
2,正畸耗材厂家将面临量增价降的局面。但是整体降价幅度应该不会达到种植耗材一样的程度。首先固定类正畸耗材已经经历一次集采,以上次集采价格来看大多数价格还处于市场合理范围内。本次集采虽然涉及所有正畸耗材品目,就目前主流厂家的反应,可以发现各个厂家在局势还未明朗的前提下会有所保留。如果不加入集采也就意味着将失去公立医院的正畸市场,所以毋庸置疑所有主流厂家都会加入集采。但是加入的产品型号可能更加倾向于选择陈旧型号而非最新产品。
其实即使没有集采,这几年由于市场环境日趋恶劣,来自下游机构压力也在迫使各大厂家年年降价促销。但是这种来自市场自然竞争的压力主要集中在民营口腔医疗机构而非公立医疗机构。相反公立机构还是可以保持较高的出货价格,也是各大厂家主要营收来源。而本次集采出台势必打破这种结构,的确会给各个厂家带来巨大的经营压力。
3,公立医疗机构的正畸改革势必会传导至民营市场。主要表现在 1)正畸收费结构和逻辑发生彻底改变。正畸收费的高低将由医生技术,患者症状复杂度两个维度来决定,而非正畸耗材品牌。根据以上DIP正畸医疗价格项目服务包,明确标注了早期和成人正畸的复杂病例的判断标准,可见复杂病例将会有部分的加价空间。因此,正畸收费逻辑也将更加理性,科学。2)耗材进货价格特别是隐形正畸耗材进货价格会有大幅度的下调。3)正畸医生专科化,多点执业化会更加普遍和深化。4)民营口腔医疗机构拥有自主定价权,医生在技术,耗材的操作和选择空间都较大。并且受惠于公立医院的溢出(患者和医生)效应,长期来看对民营口腔医疗机构利好大于利弊。
那么是否会因为公立医院正畸整体收费水平将会大幅度下调,患者将大量涌入公立医院而导致民营机构患者大幅度减少?关于这点笔者持保留意见。
理由是:
1,即使按照集采后公立医院的正畸定价来测算,比起目前市场上民营口腔医疗机构普遍存在的低价还是要高很多。因此笔者不认为本次正畸集采会对整个正畸市场带来巨大的价格冲击。
2,虽然公立医院的大幅度降费会激发患者优先选择公立医院,但是由于正畸学科的特殊性,公立医院也很难在短期内消化如此巨量的患者。另外很明显根据目前的政策规定,公立医院的医生无论是技术发挥空间,还是自身的积极性都将在一定程度上被抑制。所以来自公立医院的患者溢出可能会大于流入。还有就是正畸与其他学科不同的是:正畸医生的IP效应会更加明显,患者更多是选择医生而非机构。有可能公立医院大量的优质医生也会因为降费政策和收入下降而选择离开公立体系。
本次政策新规是口腔医疗服务行业进入高质量长周期发展的一个契机,虽然短期难免会有一些“阵痛”,但是长期来看肯定利好整个行业的高质量发展。因此大家也无需过度焦虑恐慌,做好医疗服务,做好产品,永远都可以在这个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