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现“60块高价收购大牌种植体” 种植牙无限降价的副作用来了吗?
惊现“60块高价收购大牌种植体” 种植牙无限降价的副作用来了吗?
01|60元收购植体包材
3月17日,全球种植体大厂士卓曼发布了一则声明,称公司在市场上检测到了一些回收品牌牙科(种植体)耗材的正品包材、包装盒乃至仿制包材、包装盒的不法行为,企图以此方式假冒和非法制造种植耗材产品,呼吁广大客户机构认准正规购买渠道,以免合法权益受损。
士卓曼此次曝光的不法行为,就是近些年在很多消费品类市场都能见到的“正品外皮假货馅”的操作,即回收正品包材对仿制品进行二次加工,再以官方售价打5-8折的优惠价格流回市场进行销售。该售假方式尤其在化妆品市场发展迅速,坑了一批又一批贪图便宜的消费者。
就在士卓曼发布声明后不久,疑似是不法收购Nobel种植体包材的行为又被网友曝出。曝光内容显示,有人在朋友圈发布回收消息,欲大量高价回收Nobel种植体全系类完整包装,包括包装袋、包装盒、包装瓶以及未激活的二维码。据其报价,PMC系列收购价为每套60元,Replace收购价每套80元,高端的Active每套120元,回收明码标价,且“高于同行”。
事实上,被非法二次销售的种植体品牌受害者并非仅此这两家,最近几年多家知名种植体厂商都有发布提醒声明,呼吁各消费机构注意规避非正规销售渠道的仿制品及翻新品,包括假货、过保翻新、水货换包等不允许销售的植体耗材。
随着种植牙治疗的热度不断攀升,种植体产业也在近年呈现了爆发式的发展态势,不仅有各进口品牌在国内市场的持续推广,为了抢占国产全面替代进口的机会红利,国产种植体的注册也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尤其在种植牙集采政策开始推行后,国内的种植体市场可以说是迅速进入到了全面内卷的模式。
然而这一内卷风潮的形成,也引发了一系列令人担忧的副作用。本该被放在质量安全之上的竞争,逐渐被追求利益链速成的市场玩法所取代。
尽管有关部门已经将大力整治种植牙消费乱象作为常态化工作开展,对违法生产者以及违规管理的机构施以重罚,但暗藏的黑幕和陷阱依然多得令人防不胜防。
这其中,最为好用的无疑是在集采控价后就成为诠释市场真理的“价格”二字。
02|有些钱,省不得
在种植牙集采话题持续处于热度峰值的2022年,曾有某机构的种植牙宣传海报被曝出,在海报中,正规种植牙品牌的翻新种植体与微瑕疵品成为了其服务主推的性价比之王,“优等品”价格均在4000元上下的各大品牌种植体,其翻新版本与微瑕疵品的价格则只需2000元不到即可获得。
该机构还在海报中表示,翻新种植体是种植牙手术中失败的植体经厂家清除表面残存物质并消毒翻新,微瑕种植体则是生产中因强度不均衡或极小部分残缺而没有正式上架的产品,这两种植体在功能和使用体验上与合格品基本别无差异,是很多植牙患者们的高性价比首选。
在这套“好的A货是正品的80%”的性价比宣传的背后,暴露出的是“价格真理”这把悬在口腔种植市场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一旦消费者被灌注的“种植牙价格可无限压缩”的心理暗示,与医疗机构有意利用的“低价改革”噱头形成了一种相互成全的关系后,恶性的价格竞争就会拥有更大的发挥空间,催生出各种打着性价比牌的“高仿”产业链。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在集采开始后,打着“政府补贴”幌子的种植牙广告就成为了营销的黄金套路,吸引一批又一批消费者进入价格的信息茧房,无限降低心目中种植牙治疗的价值标准,便宜遮百丑,一贵毁所有。
曾有从业者表示:那些“一口牙一辆宝马的时代已过去”的口号会带来的不仅仅是种植牙市场的体量爆发,还有消费者对于种植牙治疗客观性认知的麻痹。
口腔种植可以为了惠民而降价,但不能为了降价而卑微。正是因为消费者不知道种植牙治疗的下限在哪里,才能让价格战玩家在种植牙市场混的风生水起。而医疗的尊严也会在无限的价格让步中,最终沦为实现降本增效的牺牲品。
集采也好,监管也罢,口腔全面控价的初衷和方向并没有问题。但要让市场在全面控价的基础上保持良币驱逐劣币的健康发展,就必须保持住口腔医疗最基本的价值底线。
市场从来都只有错买的,没有错卖的,有些钱,真的省不得。